今年 5 月,我們非常榮幸能邀請到資深廣播主持人宛志蘋擔任講師,來和大家分享「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實務與新媒體挑戰與轉型」。
宛志蘋現任樂聲多媒體行銷有限公司媒體總監、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兼任講師,以及臺北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她跨足流行音樂、職涯發展、藝術文化、財經與健康等多元領域,累積採訪超過15,000人次,擁有豐富的媒體實戰經驗。
▌ 廣播與 Podcast 的關係
・廣播與 Podcast 的核心價值,都在於傳遞「關心」與「開心」。
・廣播與 Podcast 之間有相似之處。例如,以前的廣播也有「在家錄製」的模式。
・現在許多 Podcast 頻道,其實從以前開始,就已經以廣播節目的形式經營許久;而在進入網路時代後,這些節目更能透過 Podcast 的回放功能,延續內容影響力。
▌ 廣播的型態與收入來源
・自製節目:由電台自行規劃與製作,收入來自插播廣告與專訪合作。
・委製節目:由外部單位委託製作,主要仰賴政府標案與置入性行銷。
・外製節目:電台將時段出售給其他製作單位,收入來源為「時段費」。
▌Podcast 的型態與收入來源
▨ Podcast 聽眾輪廓
・黏著度高:23% 民眾有收聽習慣,其中 32% 每天收聽超過 1 小時。
・年齡分布:28 歲至 44 歲聽眾超過 6 成。
・性別差異:女性聽眾多於男性聽眾。
▨ 為什麼要經營 Podcast
・個人或企業品牌:為自己發聲,提升能見度。
・教育與訓練:強化共識感,如企業內訓。
・行銷與多元收益:提供更多串連平台,但難以僅依 Podcast 作為主要收益來源。
▨ Podcast 製播流程
構思主題方向 → 累積素材 → 確定節目類型與定位 → 撰擬企劃書 → 資料收集 → 撰稿 → 錄製 → 剪輯 → 修正 → 上架 → 撰擬行銷文案
▌ 廣播與 Podcast 的差異
・受眾特性:廣播聽眾較被動,偶爾才會透過切換頻道的過程,接觸到新節目;Podcast 聽眾較主動,通常會主動搜尋感興趣的主題。
・接觸媒介:廣播以「聲音」為主;Podcast 以「視覺」(平台介面)優先
・收益模式:廣播收入主要來自插播廣告與置入性行銷;Podcast 收益模式則更加多元。
・媒體策略:廣播製作人跨足 Podcast,不只是媒體型態轉變,也是為了重新吸引廣告客戶。
・多角化經營:透過承接活動、標案、發展電商及經營 Podcast,廣播公司拓展多元化收益。
▌廣播節目與 Podcast 經營思維
▨ 定位思考要點
・要傳達的核心概念
・受眾與客群(建議年齡層差距控制在 20 歲內)
・節目時間規劃
・節目風格(知識型、娛樂型等)
・預期價值與效益
・節目特色與創意
▨ 個人定位與經營方向
・功能定位:解決問題、提供利益、傳遞知識價值。
・信號定位:展現形象、滿足歸屬感與情感需求、傳遞情緒價值。
・定位原則:市場性 > 競爭性 > 獨特性,才能兼顧可行性與差異化。
廣播與 Podcast 雖然形式不同,但核心皆在於內容與價值的傳遞。無論是廣播電台還是新媒體創作者,唯有在清楚定位、自我經營與跨平台整合下,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媒體環境中找到立足點。
#廣播電視 #製作實務 #電視產業 #Podcast
#威律內訓 #宛志蘋 #臺北廣播電台
#威律法律事務所
粉絲專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