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內訓,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驚喜製造創辦人林業軒擔任講師,與大家分享如何從生活觀察出發,轉化靈感與創意,打造出獨特的沉浸式體驗。本次講座,他也以《微醺大飯店》系列作品的開發歷程,分享原創 IP 結合品牌、空間與產業的跨域合作實務經驗。
▌《微醺大飯店》系列作品的開發歷程
▨ 從餐飲體驗出發:沉浸式劇場的起點
團隊從餐飲體驗出發,以「餐飲」作為體驗核心,降低初期開發風險,例如《無光晚餐》、《table for One》。疫情期間,因應疫情導致飯店空房率上升,團隊大膽嘗試在飯店場域中進行演出,結合餐飲營運策略與劇場設計,打造出《微醺大飯店》的原型。
▨ 沉浸式體驗的開發策略與流程
以驚喜製造與高雄電影節合作的《微醺列車》為例,結合城市場域與文化節慶,成功拓展市場。整體流程包括:專案構想 → 體驗內容設計 → 實際製作 → 銷售與營運 → 針對客戶體驗後的回饋進行調整與改善。
▨ 市場驗證與資源串聯策略
在活動開賣前,團隊會透過群眾募資、問卷調查、社群互動與預售票等方式,測試市場反應,並結合場地鄰近的酒吧與餐廳,打造演出前、後的完整體驗,例如限定聯名調酒、飲品。
▨ 針對大家的提問,林業軒講師這樣說:
・為什麼會自製影集?
驚喜製造自行投資並拍攝影集,策略靈感來自於迪士尼透過影視讓角色深入人心、帶動實體消費的模式,希望能透過影集突破地點與場次的限制,讓更多人認識《微醺大飯店》的角色與世界觀,進而吸引觀眾參與實體的沉浸式體驗。
・如何長期經營觀眾?
團隊採取以觀眾為核心的經營策略,例如:配合文化部文化幣補助,降低學生族群的體驗門檻,期望這些年輕觀眾未來在進入職場後,能成為回流的忠實顧客。
・命名的策略是什麼?
《微醺大飯店》這個名稱,不僅具備記憶點與識別性,同時「微醺」也能引發觀眾的情感連結——不過度飲酒,卻能打開心房、放鬆心情,呼應體驗中所追求的氛圍。這樣的命名策略,成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沉浸式體驗 #IP開發 #微醺大飯店
#林業軒 #驚喜製造
#威律內訓 #威律法律事務所
粉絲專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