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威律內訓第 34 回──影視數位重製實務及傳統影視製作與現況差異會後筆記

2023/03/31

本次威律內訓,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年代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執行長褚明仁先生,為我們分享影視數位重製實務及傳統影視製作與現況差異。

褚執行長是一位資深的電影人,從事電影發行工作廿餘年,曾任年代集團影視部副總經理、龍祥影視集團行銷總監、台灣創意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祕書長、台灣電影中心董事等職務。他橫跨媒體、影視製作、發行映演、展演策劃、娛樂地產等領域,對於台灣電影產業有深入的了解及諸多貢獻。​

▌數位重製與影像轉譯

▨ 數位重製的意義

‧  修復的不只是影像,更是時代的靈魂。
‧  轉譯的核心在於讓老電影有機會與年輕世代對話,並承載傳統電影所傳遞的情懷。

▨ 台灣修復技術的起點與國際接軌
‧ 1989 年起,電影資料館便投入 35 釐米膠卷片的修復,尤其是台語片。
‧ 早期修復技術學習自義大利波隆那電影資料館修復中心,並逐步將技術帶回台灣。

▨ 調光與美學的選擇

數位修復過程中,是否忠於原始影像風格或採當時主流調光標準,是一項美學與歷史間的平衡挑戰。

▨ 修復後的著作權與投入成本
‧ 修復成果原則上著作權仍歸原權利人所有,未必構成獨立衍生著作。
‧ 修復一部老片所需成本可能高達數百萬元。

▨ 行銷與跨世代溝通策略

‧ 數位重製後如何行銷推廣,成為延續文化價值的關鍵。
‧ 結合網路操作與議題行銷,能喚醒特定世代的共同記憶,提升文化影響力。

#文創法 #娛樂法 #著作權 #IP授權 #數位修復

#悲情城市 #褚明仁 #年代國際

#威律法律事務所

回應互動 0 comments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