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孝謙導演擅長描繪細膩情感,刻畫動人故事,有療癒系導演的美名。作品包含:電影《街角的小王子》、《回到愛開始的地方》、《與愛別離》、《一周的朋友》;監製作品《想見你》電影版,以及 Netflix《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影集版⋯⋯等。
本次威律內訓中,他以自身豐富的影視經歷,來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的創作旅程:
▌身為導演,需要陪伴作品經歷哪些階段?
‧ 開發期:靈感、構想、授權、劇本、補助申請、專案籌備(開發期長達 3 年非常正常)。
‧ 拍攝期:攝影、美術、造型、動作、特效等執行工作。
‧ 後製期:剪接、視覺特效、聲音設計、音樂與調光等細緻製作。
‧ 發行階段:影展參展、宣傳、映演活動。
周律師補充:改編其他 IP 時,要特別注意授權範圍是否包括未來的周邊商品、衍生作品,以及改編後影視作品的再利用權。
▌導演需要的特質:
‧ 高度的寬容與對劇組的信任。
‧ 與家人保持良好溝通,減輕後顧之憂。
‧ 注意自身健康及拍片現場的安全,並遵守相關法規,如勞基法。
‧ 善於發現每位團隊成員的角色適配度。
▌ 集體創作中的電影團隊:
‧ 年輕導演拍長片可能基礎不足,容易與資深劇組發生摩擦。
‧ 平衡工作人員與選角,尋找雙贏的合作模式。
‧ 慢工出細活,有時耐心等待能獲得更優秀的畫面。
▌導演創作實務分享
‧ MV 創作經歷:累積溝通與互動的實務經驗。
‧《街角的小王子》:以動物互動為核心,使用走位圖代替分鏡圖,兼顧動物保育。
‧《回到愛開始的地方》:赴中國拍攝,體會兩岸在法規與人力成本上的差異。
‧《比悲傷還悲傷的故事》:改編韓國 IP,短時間內完成具有高度挑戰性的製作,參與場景設計,營造氛圍。
‧《跟你老婆去旅行》:疫情期間在加拿大拍攝,感受疫情對電影產業的衝擊。
‧《想見你》電影版:擔任監製,協助突破原 IP 的高人氣壁壘,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
周律師提問:「導演的藝術表現決定權,在遇到改編作品時,如何與原著作者協調?」
導演回覆:「作品在取得授權前,會向原著作者提出改編提案,獲得同意後才開發,只要過程不要大幅修改,作者一般會尊重導演這邊。有些作者可能授權時,會附加一些條件,例如:角色人設授權,故事則尊重影視這邊走向。」
▌創造電影行銷價值
‧ 創造觀眾對電影的期待與想像。
‧ 有些電影在開發初期即加入行銷策略,但需避免過度干擾創作。
‧ 中國大型電影公司通常要求開發專案時,需同時獲得發行與宣傳團隊的認可,以保障市場表現。
▌活動花絮:
#文創法 #娛樂法 #影視產業
#電影開發 #導演實務 #IP智財
#林孝謙導演 #威律法律事務所
粉絲專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