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藝術界近期熱議事件:常玉作品真偽事件評析

2024/08/21

近期,美台古文物藝術及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交流協會(ATCT)與佛光山人間福報合作,於臺灣文獻館聯合舉辦了「倜儻筆墨 ‧ 大師與大師的內心世界」特展,展出包含常玉、林風眠、張大千及齊白石等近現代華人藝術大師作品,可謂難得一見。

然而,《典藏 ARTouch 》藝術雜誌社(下稱「典藏」)社長簡秀枝對於展覽提出質疑[1],認為容許龐大具爭議性的作品公開展出,可能有為爭議作品漂白之嫌;對於常玉作品素有研究的典藏專欄作者王嘉驥也撰文質疑[2],展覽中所展出的常玉作品並非真跡,引發藝術界各方在媒體上激烈討論。

隨後,ATCT 發表聲明重申,所有展品均為真品,並向典藏社長簡秀枝及專欄作者王嘉驥提出刑事告訴。

▌藝術作品是否為原作的重要性

當展覽中出現具有爭議性的作品時,如果容許這些作品公開展出,不僅可能對藝術市場造成嚴重影響,導致市場對作品真偽的信任度下降,甚至可能為偽作提供合法性的掩護,使偽作得以藉此漂白。

▌關於本次策展單位可能承擔的責任

關於本次策展單位可能承擔的責任,周逸濱律師指出:

‧ 若這些作品被確認與館藏單位的藏品相同,策展單位可能涉及《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106 條規定,未經核准複製公有古物,面臨行政處罰。

‧ 若這些作品被宣稱為常玉的創作,則其真偽問題就可能涉及《消費者保護法》第 22 條的不實廣告責任。

‧ 從著作權的角度來看,常玉於 1966 年逝世,依據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限規定,其作品的著作財產權已於逝世後 50 年屆滿,現已不再受到法律保護。因此,權利人可能難以從侵害著作財產權的角度主張權利。

▌場館方對於本次爭議採取了哪些行動?

面對本次爭議,在立法委員召開會議,會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協調釐清爭議後,臺灣文獻館表示,將依會議結論採取以下作為[3]:

1. 由於本次特展爭議事件對場館聲譽造成影響,特展已暫停展出。

2. 向館藏單位確認本次展出的作品是否與現有藏品相同,並確認館藏單位是否曾同意借展。

3. 要求策展單位說明作品來源及鑑定基準。

4. 計畫制定更嚴謹的審查機制,以防止類似爭議事件再次發生。

#文創法 #藝術法 #文資法 #IP智財

#威律法律事務所

粉絲專頁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eleadlaw/posts/pfbid02zSeVDd1NaaMKYiXL1huSN7YAjzhRbmmbSwQxrD6q2eQfMsPAnzuMSZ61dMzfLt9xl

註解:

[1] 《典藏 ARTouch 》藝術雜誌社社長簡秀枝對於展覽提出質疑: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eWKSVwamFR7f1RswxwM9aL2WhHCjL2NwqeJrySPdJAUrRBKr4sy3F7K78YjVKm3nl&id=100002710285269

[2] 【王嘉驥專欄】「假」常玉與林風眠之名:

https://artouch.com/artouch-column/content-149873.html

[3]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特展爭議,藝術界齊聲呼籲政府完善藝術品鑑定制度:

https://artouch.com/art-news/content-150157.html

回應互動 0 comments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