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媒體邀訪》民視台灣學堂【法律線上】關於「群眾募資」邀訪

2019/06/25

台灣近年來掀起一股群眾募資風潮,品項從辦雜誌、設計環保杯、到開發床墊什麼都有,只要提案新奇有趣,都有機會透過募資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光是2018上半年的群眾集資金額就高達約2.95億元,不過這麼龐大的市場也衍生出一些法律問題,比方說消費者贊助一項提案,這到底算是消費還是贈與?萬一最後商品做不出來,贊助者有什麼保障?而提案人與募資平台又會有什麼法律責任嗎?

本文為2018年2月15日 周律師受邀至民視針對群眾募資所衍生之消費者保護議題分享心得

議題大綱:

Q:群眾募資的法規似乎還處在一種模糊的狀態,募資到底算不算是一項消費行為,可以適用消保法嗎? 還有提案人、募資平台、贊助者三方之間有什麼樣的權利義務?

A:群眾募資目前還沒有專法規範,但依照消保法關於企業經營者及消費關係等定義,募資平台提供服務、提案人提出具體提案,都是有適用消保法的可能。

 

Q:消基會之前曾對群募平台做過調查,發現在平台在使用條款中對民眾有不友善之處,請問有哪些問題呢?

A:就國內主要群眾募資平台聲明的免責條款來說,提案募資成功後,群眾募資平台將向提案人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再將剩餘的募資金額給付給提案人,但後續之研發進度、產品成果、出貨狀況等皆為提案者與集資者間的問題,平台皆不用負責。此行為對消費者較不友善,消費者應多加留意。

 

Q:另外針對提案的商品消基會也做了調查,同樣發現到有將近四成商品不符合消保法,是哪些部份呢? 若消費者認為有爭議或權益受損,應該找誰負責? 需要如何舉證?

A:原則上如果是對於募資平台本身的服務有爭議,要找平台負責;如果對於提案商品有爭議,要找提案人負責。

 

Q:對於想發起募資提案,或是有興趣贊助提案的消費者,消基會想給大家什麼建議?

A:對於提案人要提醒自己並非使用新興的群眾募資工具即可片面主張提案內容不受法律約束。至於消費者也可妥善利用消保法及民法來維護權利,共同監督以促使業者對群眾募資下消費者權益之重視。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以下影片

封面、內容文字、圖片及影片來源:民事台灣學堂 Formosa TV Taiwan Lecture Hall

 

回到最上方